有個比喻大家應該都不陌生,那就是把房子比做成面包,把土地比做成面粉,面包為什么價格高?那是因為面粉的價格高,所以,想要解決面包價格高的問題,就需要先把面粉的價格降下來。
但是,縱觀近年來的樓市調(diào)控措施,關于土地方面的調(diào)控并不多,難道,相關部門沒有認識到土地對于房價的影響嗎?其實不然,土地的問題,相關部門非常清楚,但是,所處的位置不同,看待問題的角度自然也不同。
普通老百姓僅僅是站在個人利益上看待土地與房價的關系,考慮的是房價高,購房成本的增加;而決策層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待土地與房價的關系,一方面,土地價格高,會導致房價高,這是既定事實,但是,另一方面,土體財政仍然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,倘若盲目地把地價降下來,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必然會大打折扣,如此一來,基礎建設(公路、鐵路、公園、科技館等)、社會福利(養(yǎng)老、醫(yī)療、低保等)等相關方面也定然會受影響,這對于我國的城市化、經(jīng)濟發(fā)展以及各項國策的落實都有著不利的影響。
不過,土地的問題,不會一直不解決的,因為,大家都很清楚,只要是土地價格高的問題不解決,房價就很難降下來,我國樓市也就很難達到合理化、常態(tài)化,更無法真正地實現(xiàn)“房住不炒”。
時間來到2021年2月26日,官方宣布,今年起,22個重點城市要對住宅用地實施“兩集中”新政,其一,集中發(fā)布出讓公告,原則上全年不得超過3次;其二,集中組織出讓活動。我們也把該政策叫做集中供地。
這22個重點城市包括四個一線城市: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廣州;還包括18個二線城市:南京、青島、濟南、蘇州、杭州、福州、重慶、廈門、成都、武漢、鄭州、無錫、天津、長春、沈陽、寧波、合肥、長沙。自政策發(fā)布以后,已經(jīng)有多個城市陸續(xù)開始集中供地。
比如蘇州市,在4月27日公布了首批集中供地的清單;再比如廣州,在4月27日也公布了集中供地的清單;還有濟南、重慶、長春等城市也紛紛公布集中供地的清單,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其余城市也會在5月份前后公布首批集中供地的清單。
通過公布的重點城市名單,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出來,進行集中供地的城市基本都是我國樓市火熱的城市,占據(jù)我國樓市70%以上的市場份額。所以,在城市選擇上決策層還是別有一番深意的。嚴格意義上來說,這已經(jīng)不算是試點了,而是集中供地全面展開。
首先,樓市邏輯生變是必然的。比如房企的拿地策略,過去的策略已經(jīng)不再適用,倘若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,房企也是不敢進行土拍的;還有商品房的定價也會發(fā)生改變,因為集中供地必然會導致樓市產(chǎn)品的集中上市,一方面是房屋總量已經(jīng)過剩,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商品房集中供應,如此一來,價格自然會受到買方市場的決定,而非賣方市場,定價過高,注定“涼涼”。
其次,開發(fā)商壓力陡增,有開發(fā)商甚至直言:一場“大洗牌”要來了。其實,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。集中供地的全面展開,對于房企的資金鏈是重大考驗,沒錢怎么拿地?而且,現(xiàn)如今房地產(chǎn)金融收緊以及“三道紅線”的壓力之下,房企獲取資金的難度和成本加劇,如此一來,負債高、實力差、口碑差的房企,自然會“被出局”。
在我看來,這對于凈化整個市場來說,是非常有利的。因為房企要是不想出局,就要爭取消費者的認可,那么,“以價換量”以及“保質(zhì)保量”就是房企必須要做的事情,其次,延期交房、爛尾等令購房者難以接受的樓市亂象也會逐漸消失,如此來看,集中供地的好處還真不少。
通過這次集中供地我們可以看出來兩點樓市走向,其一,決策層對于樓市調(diào)控的決心,房地產(chǎn)周期變化,短期看金融,中期看土地,金融已經(jīng)在收緊,土地市場如今也開始深化改革,樓市調(diào)控的決心可見一斑。其二,決策層決心打破土地財政的“綁架”,集中供地的全面展開就是最好的例子,以往的政策,都會采用先試點,再全面展開,而這次土地集中供應,一上來就是全面展開,22個重點城市一起上,力度不小,還有房產(chǎn)稅最近也頻頻被提及,要知道,房產(chǎn)稅可是土地財政最大的競爭對手,一旦房產(chǎn)稅出臺,土地財政也必然會打破。
總之,樓市正在向著常態(tài)化、合理化、正;姆较蜻M步,我們一起期待吧。
對此,你怎么看?歡迎留言寫出你的觀點。